2020年5月6日 星期三


有祢活得精彩

農曆新年是一個新的開始在這裏祝願大家除舊更新、日日進步、事事如意年勝舊年、天天活得精彩。期待精彩的人生嗎?我想生命精彩是源於「盼望,無論處身任何景況下,仍常存盼望。這讓我想起彼得後書一3~11當時有一些假教師的言論,導致教會中造成腐敗現象,令基督徒失去了盼望、失去準則動力,甚至跌倒。彼得後書是彼得晚年的作品,經過歲月洗禮的彼得,性情已經轉變,他明白信心不是口號,更應有行動,唯有懂得抓住神的應許,才能得著精彩的生命,與神的性情有分(彼後一3~4),因我們認識那用自己榮耀和美德召我們的主,使我們得著耶穌基督能力與應許,活出敬虔的生命似神的生命。原來當我們認識主耶穌時,祂已將新生命賜給我們,我們每一個人已領受了神的恩典與能力,讓我們似神一樣,在世上能活出豐富精彩、敬虔生命。

究竟似神的生命是怎樣的呢這令我想起主耶穌在世生活時,常面對許多需要,祂常施行神蹟去幫助人等等……。面對大大小小不同的需要一點都不簡單!然而因著有主的能力、同在和應許,我們總是有足夠的能力去完成祂給我們各樣的事情我深信背後能力,完全在乎祂,祂的恩典足夠我用!耶穌說:「主的靈在我身上,因為祂用膏膏我,叫我傳福音給貧窮的人差遣我報告被擄的得釋放,瞎眼的得看見,叫那受壓制的得自由,報告上帝悅納人的禧年。」(路四18~19我實實在在地告訴你們,我所作的事,信我的人也要作;並且要作比這更大的事,因為我往父那裡去」(十四12。我深信神給了你甚麼工作,就給予甚麼樣的能力!甚至不只給你有神的能力,而是神自己——一個身份的確定,我們是神選召的,是重價買來,是屬神的兒女。不單如此,因著神已將這一切關乎生命和敬虔的事賜給我們,又寶貴又極大的應許——離惡歸神的應許(V4)們懂得脫離世上從情慾來的敗壞世上毀滅性的慾望,如:高舉自己,自我中心等等破壞性的力量。這樣我們就能與神的性情有——神的生命,這樣的生命能順著神賜給我們的力量去行善,追求神的事,學習更神。

不單是頭腦的認知,更重要是具體行動,相信神話語是可實現的,並且帶著信心與盼望去經驗將思想化為的行動,接著V5~10提醒我們要起來行動,成為一群有生命力、有感染力的基督徒要努力殷勤(V5)——全力以赴、用盡心思能力,以求得著完滿結果;更要不斷追求(V5~7)——有了,又要加上,沒有停止長進,並且有一顆熱心追求,目的是建立自己,更似神的本,讓別人在你身上看見主。這樣生命,就是似神的生命,成為不斷長進的基督徒;V.5~8展示了靈命成長的階梯,結出果子的生命——信心、德行、知識、節制、忍耐、虔敬、愛弟兄的心、愛眾人的心。這裏可以看見三個「不」包括:1.不單有「知識」,更是「認識」;2.不單有「信心」更在生活中顯出「愛心」;3.不單看現況短視」,更著意看「神的國度」(遠景)

最後長進結果(V8~10),不至於閒懶不結果子(V8)彼得更提醒我們,不求長進的危險(V9)——瞎眼,近視,忘了我們因著基督在十字架完成的救恩,使罪得潔淨,若是這樣,便是將基督重釘十字架。接著彼後10~11提醒我們跟隨耶穌,永不失腳,得著盼望主的恩典祝福,豐豐富富進入神的永恆天國。

滿有恩典與能力呀!我要讚美一切作為,因著祢的愛我們得到更新,因著祢的同在,我們得著精彩的人生,感謝祢給予我們又寶貴又極大的應許,教導我們如何活出敬虔似神的生命,因著有祢活得精彩


雲彩與我
  記得上年八月初,當我預備尼希米記第五章講道時,神讓我思考到如何助人脫貧,更勾起了我讀書時期的回憶——曾受過別人的恩惠的我能夠完成基本的學業渡過困境。記憶猶新,當時正值聽到支持雲彩會助學牽手的呼籲,就是這連串的相關性,驅動了我開始參與及關心雲彩會的工作正如箴三27:「你手若有行善的力量,不可推辭,就當向那應得的人施行。」箴十四31:「……憐憫窮乏的,乃是尊敬主。」申十14:「看哪,天和天上的天,地和地上所有的,都屬耶和華你的神」。我深信我目前所擁有的一切原是屬於神的我祇是祂的管理者。

  奇妙地今年十月我能夠參與雲南助學之旅與幾位姊妹們一同有六天近距的接觸藉此機會能認識當地不同的學生透過與雲彩會舉辦的頒發助學金、家訪或飯局等等了解到學生的家庭、學業及感情生活從這些真情的接觸中讓我們給予學生們一點的關心及鼓勵當中更聽到學生們真誠的生命分享,有的因著雲彩會助學牽手而完成學業後來成為今年的義工一同參與服事十分興。在這短短的六天的旅程中給我最深刻的片段是看見我牽手的學生,當她看見我,知道我是她的牽手人時,她的眼中開始泛起了淚水,感激之情油然而生她的神情即時觸動了我……

回想是次助學之旅,令我想起羅八28「萬事互相效力,叫愛神的人得益處,……。」V.28「我們曉得」,指出的一個總結:人生中的困苦絕不能阻礙我們經歷主恩典,反而我們具體獲得主恩典,在困境中祂與我們同在,祂能在每一個生命中編寫了不同的生命故事,鼓舞了我們對的認識,在神沒有難成的事,我讚嘆著神的奇妙作為!是的,我深信是「神叫萬事都互相效力,叫愛神的人得益處」。我們所作的一切,乃是回應神的愛,是一切信仰的基礎。另外在整個旅程中,我體會到同心合力所發揮的力量,雖然我們性格不同,恩賜各異然而我們有著同一使命,為著這使命而彼此効力,使這任務最終完成。其實每一件事工,都需要大家的同心合力,神欣賞我們內心,更喜悅我們彼此効力,使愛神的人得益處。是的,恩主,我們一同來到祢的施恩寶座前向祢禱告感謝,每當思想祢對我們所作的一切,心中感到一份激動,祢所給予的愛是從天上來,極之豐富,超過我們所想所求,感謝祢每天的同在與扶助,帶領我們經過每一個重要的時刻!感謝祢的憐憫與幫助,讓我們可以得著祢的恩典與祝福!主呀,讓我們的生命也能成為別人祝福,好讓世人也能經驗主的恩典與同在,禱告仰望,奉我主耶穌的名而求。阿們。



靈性更新
靈性大家想起甚麼?靈性與甚麼有關的呢?在學術上靈性對於個人生命意義提供了完整的認知,含著與神、人、自己融洽的關係。「靈」在聖經中初次出現的地方就是創二7神造人時,將生氣吹在鼻孔裏,……就成了有靈的活人。簡單來說「靈」是指到人的心思、情感和意志,這是人和萬物不同的地方。起初神與人關係的連結就是這口氣。神學家傅士德提到靈性:是指有意識地選擇過與神同活的生命,即將自己的生命,完全順服在聖靈的引導,並且我們可以從聖靈那裡領受能力,完成我們無法靠自己完成的事。有著這個信念,我們就要學習在生活中與這位創造主連結,更深去認識這位神的作為。我們對這位神的認知程度如何呢?又或是你與這位神的關係如何會直接影響選擇自己的生活態度和處事的能力!究竟這位神是怎樣的呢?耶利米四11~1222~28讓我思索認識神的重要。由經文背景看,耶利米書乃是記載約西亞十三年之後,猶大國與耶路撒冷的邪惡光景,當時的人拜偶像(耶一16),作惡多端,不務正業──作官長不行公義,做祭司不認識神,甚至有假先知憑著自己的意思說欺騙王與百姓的話,人人以為神必定幫助他們,不會亡國。耶和華神只有傷心的說,『我的百姓作了兩件惡事,就是離棄我這活水的泉源,為自己鑿出池子,是破裂不能存水的池子。』(耶二13)。這位慈愛,又公義的神,不能再容忍祂的百姓如此敗壞下去,為了剷除百姓根深柢固的罪惡,終於神的審判降臨!
看耶四11~12這兩節經文,當時出現一些不尋常的景況,在這段對話中我們可以看到以色列人與神的關後如何?引致耶四22耶和華說:「我的百姓愚頑,不認識我,他們是愚昧無知的兒女,有智慧行惡,沒有知識行善。」這裏形容本來屬於神的百姓不認識神、愚昧無知無知的人是怎樣的呢?在這裏指的無知包括兩方面:人對神無知,對自己的本相無知。無知的人容易產生錯誤的判斷,錯誤的判斷帶來錯誤的行動,引至錯誤的結果。一連串的連鎖反應。更可悲的是人對神無知,容易自以為是,心高氣傲,甚至想自己的方法操縱一切。人認知出錯,不認識神,得罪神,而激動神的忿怒遭審判。因此神要作出管教,透過管教,讓人有正確的知識,分辨能力。若我們能將所理解的知識演繹出來,這是真正知識,祇是頭腦的知識。這種認知能幫助人明白真理和正確的道理,作正確的選擇,長大成人,避詭。弗13-14……得以長大成人,滿有基督長成的身量,使我們不再作小孩子,中了人詭計……」。透過耶利米先知向這些百姓傳遞一個拆毀與建立信息:「看哪,我今日立你在列邦列國之上,為要施行拔出、拆毀、毀壞、傾覆,又要建立、栽植。」(耶一10)「我先前怎樣留意將他們拔出、拆毀、毀壞、傾覆、苦害,也必照樣留意將他們建立、栽植。這是耶和華說的。」(耶卅一28
主所愛的祂必管教。「管教」有些人以為管教即代表懲罰、定罪、讑斷,甚至是虐待。所以在這個世代中有怪獸家長,這種家長卻不管不教,亦不讓老師管或教,但出事卻要老師負責,去管教兒女聖經中「管教」,希臘文字義「養育」之意,即以愛來幫助我們成長──在神裏面有一套完善的計劃。相信神的管教具有醫治的能力,如:耶一10所說,拆毀為要帶來建立,故此我們要洞悉神的作為,重點是這位救主要進行一個改造的過程求主幫助我們有屬天的能力去洞悉神的作為,就好似耶四23~26要觀看、要留心!唔好比眼前的景象去阻礙我們去作出錯誤的判斷。反而要專注這位賜生給我們成為有靈的活人的主,祂願意以永遠的愛去愛我們。並且用盡心思去建立我們,幫助我們。祈求主賜我們有屬天的洞察力,認定神是統管萬有的唯一主使在艱難的日子中,我們仍靠著主得著更新改變的能力,與主同行

2018年8月7日 星期二


「成癮」是由一個壞習慣開始?

    成癮(addiction)與壞習慣,兩者從字義看較為負面,究竟何謂成癮?而壞習慣又如何界定呢?很多專家都指出,癮」並非一朝一夕而形成的。「癮」是描述一種由人高頻率反覆從事可能對其身心健康和社交生活有害的活動的一種強迫行為。「癮」這個詞常被用於描述精神強迫或過度的心理依賴,可以是生理,或心理,或二者同時具備的一種依賴症。

    當斷絕某人接觸使之成癮的精神藥物或某種物質時,我們稱之為脫癮(俗稱戒,往往會發生強烈的脫癮反應)。成癮通常和加量聯繫在一起。在生理學術語中,癮不一定和物質濫用聯繫在一起,因為這種癮的形式可以是由醫生處方用藥導致的。身體依賴不同於心理依賴,後者通常被認為是對藥物的強迫性心理因素的需求,而前者的特點是對藥物計量的需要,且中止藥物使用後要防止發生脫癮反應。然而,身體依賴通常併發於藥物成癮和使用藥物治療。臨床心理學家葛琳卡博士指出,成癮是一種習慣性和強迫性的行為。現時有關診斷成癮行為,大都是以美國心理衛生學會《精神疾病診斷準則手冊第四版》(簡稱DSM-IV)來評定。

    許多西方前人的文獻對於「習慣」的看法如下:
1.        韋氏新國際字典,前身——美國辭典(N. Webster1828)英國牛津大辭典:「習慣」(habit)代表人類行為中較固定、常出現的行為,可能是不斷學習而來,但另一方面,也與體質、氣質等先天因素有關。
2.        邱兆宏(2002)綜合了不同學者如:Watson, J.B.(1919)Hull,C.(1943)Skinner B.F.(1940s)Wolpe, J.(1973)Maultsby, M.C.Jr.(1984)及柯永河(1994, 1997)指出:「習慣」是透過學習,將許多基本反射精密地依照某種特定順序排列組成之刺激與反應間穩定性連結,其形成的過程中會受到先天因素影響。
3.        對於習慣好壞與否,從世界衛生組織(WHO)出版的國際疾病分類第十版(ICD-10)中也有特別區分出以「習慣」為類別的診斷分類——「習慣與衝動障礙症」(habit and impulse disorders),其中包抱:病態賭博症、病態縱火症、病態偷竊症等等。簡單來說壞習慣少的人就是心理健康的人;反之,良好習慣少,壞習慣多的人就是心理不健康的人。

    綜觀來說,成癮問題及壞習慣,從字義來看是負面的。以醫學角度看兩者之間徵狀,按倫敦大學精神病理學院教授Griffith Edwards’ Dependence Syndrome 1975指出的七種情況來評估包括:
(1)     失去自控能力(loss of control/impaired)
成癮問題及壞習慣同樣是失去自控能力,這形成了強迫或習慣性的行為,由於依附某個慾望,而令人不能自由。
(2)     強烈慾望(strong craving)
(3)     長時間依賴並影響其他生活(salience) 兩者同樣對某種行為及事物感到吸引,產生強烈慾望,如網路沉迷問題,先是由學習而得,長期使用成為壞習慣,甚至成癮因而影響學業、工作、家庭、身心功能的減弱。
(4)     縱有不良後果仍然繼續(negative consequence)
兩者同樣是一種伴隨耐受性、戒斷症狀因而造成一些社會性活動,如人際關係干擾的社會心理偏差行為,而且這種現象有日漸增加的趨勢。
(5)     耐受性(tolerance)
網路沉迷者不斷希望增加上網時間以求得滿足,繼續使用同等量時間上網會產生滿足的遞減效應。
(6)     脫癮徵狀(withdrawal)
若停止或減少重度的網路使用會導致數天或一個月內發生心理性肌肉運動不安現象、焦慮,不時的想網路此刻會發生什麼事,對上網不時存有某種幻想與夢境的症狀及因為上述症狀導致在社交、工作或其他重要功能運作上的損害,經由使用網路或其他線上服務會減緩或避免此徵候出現。
(7)     復發(relapse)
重複對網路的使用所導致的一種慢性或週期性的著迷狀態,並帶來難以抗拒的再度使用慾望,同時並產生想要增加使用時間的張力與忍耐、克制,最後容易重回舊路。

    綜合來說,從字義、生理、心理及醫學角度來看,成癮問題指不停地做某事,而且愈做愈密,漸漸地失去了控制能力,久而久之產生嚴重後果,或許起初只是為了減低生活上的壓力、痛苦或問題,可惜這種方式並不能解決或處理生活上的壓力、痛苦或問題,這些不斷重複的不良行為,甚至不斷加深變得複雜,成為一個循環模式經常出現,不經不覺成為壞習慣,故此成癮問題是由一個壞習慣開始。

    當心,壞習慣可「成癮」!請不要活在自欺之中,人有許多的限制,容易失控,欠缺自制,我想減壓的良方,就是倚靠神,相信神。箴三5~6要專心仰賴耶和華,不可倚靠自己聰明,在一切的事情上認定祂,祂必指引你的路。不要自以為有智慧,要敬畏耶和華,遠離惡事。


企穩

「只要你們行事為人與基督的福音相稱,叫我或來見你們,或不在你們那裏,可以聽見你們的景況,知道你們同有一個心志,站立得穩,為所信的福音齊心努力。凡事不怕敵人的驚嚇,這是証明他們沉淪,你們得救都是出於神。」(腓一27~28

一、同心站穩(腓一27)
  經文中的保羅雖然身在監獄中,但他的生命沒有因此而停下來,他仍然透過唔同的方法去鼓勵大家,在這段經文中保羅有好重要的事情要告訴你,就是行事為人要同基督的福音相稱,意思是要跟隨有關主耶穌所做、所教的一切,活出神國公民的身份。無論任何時候都要「企得穩」,關鍵在於大家要「同有一個心志」(V.27),(原文直譯「在一個靈裏」),為所信的福音齊心努力。保羅提醒我們要一條心呀!但有心仲未夠,也要有行動,不怕付上代價。就好似剛剛過去的世界杯中每一位球員,都是一同拼命地為自己的國家奪取更多的獎牌為目標,而不會介意之前,付上過多少代價。

  保羅在這兩節經文中,共用了六個「你們」,我想他要強調的不是個人去做,而是我們每一個人一齊去努力,一同去面對。究竟我們如何同心為所信的福音齊心努力呢?從上文下理去看,這福音包括我們在生活中,持守合一和堅穩的見證,存謙卑的心彼此相顧,為主作見證,敢於去傳講有關主基督的事,無論在任何的情況下,同心將所見所聞、所經歷的向身邊人分享,讓你的親友也可以得著福音的好處。當我們望一望身旁的弟兄姊妹,原來大家都是與你一同在這信仰路上齊心努力的伙伴,這令我想起今年傳栽部的生活佈道組。然而當我們願意同心堅守信仰時,或許會面對很多困難、挫折……,那時我們又如何面對呢?

二、無畏精神(腓一28)
  V.28的關鍵是無畏精神──凡事不怕驚嚇。保羅又提醒信徒遇到什麼事情都不要「怕」,意即「讓自己被嚇倒」。保羅所講的驚嚇,如同受驚的野馬不斷地亂叫亂跳,驚惶失措,以致陣腳大亂。這些驚嚇是否令你不敢向前行?未開始就輸?這些驚嚇是家庭嗎?是健康嗎?是工作嗎?是讀書嗎?還是人際關係呢?有時我們不自覺地有一個假像,期望事事順利!當遇到不如意的事情發生便問:「點解是我?神你豈不是與我一起,但為何這事偏偏發生在我身上!」又或者你不敢埋怨神、但感到失望、灰心,不想見人,不想見神,想收埋自己。V.28提醒我們任何事情都不要讓自己被嚇倒,無畏任何的驚嚇,相信神的恩典夠用!這令我想起詩五十五22「你要把你的重擔卸給耶和華,他必撫養你,他永不叫義人動搖。」神永遠都是我們最大的靠山。記著,撒但最厲害的技倆就是驚嚇,令人陣腳大亂,不知所措,使人忘記神,離開主。但願我們彼此同心,互相扶持,不中撒但的詭計!並且在生活中時常倚靠神企穩陣腳。

2018年4月11日 星期三

選擇與人生   

        記得一次我與十四位學員一同參加成長小組,課堂開始首先是彼此自我介紹,或許是因為大家有點陌生,我感到氣氛有點拘謹!當視線轉向我時,我故意分享自己剛渡過了一個四天的台灣之旅,盼能稍微舒緩這氣氛,估不到因此成為大家的焦點所在,特別是一位學員對我提及:「人生有許多的事情不是自己選擇的!」特別有興趣!並追問我這是誰選擇的?後來在小息中,這位同學竟向我說唔好意思!他因為對我的話題特別有興趣,所以便不斷追問我,然而我沒有介意他的追問,或許以往在課堂上,常會因著一些話題而展開一連串的探索及認識。不過我也向他補充一句,人生中不是自己選擇的包括是父母、兄弟姊妹等等!這時他十分有同感,我見他點頭回應,我便順勢説個比方說,如:你常刻意遺忘的「某某」也不是你選擇的!這更加強了他對我的認同。     

         在整個課堂的進行中,我感到大家有著不同的期望,不同的處事方式及理解。然而大部分的學員都是服事人的,對於要“RUN一個課堂不是難事,但如何更深的探索生命,認識自我,學習成長,必須彼此要有一定的信任、安全感及持開放的態度!能坦誠、開放及信任地展開個別生命探索,是需要勇氣及神的恩典呢。
   
        我是一個很有計劃的人,雖然人生中不是自己選擇的包括:父母、兄弟姊妹等等!但神卻讓我學習「隨遇而安」地過在世的日子!我定意要選擇倚靠神快樂地生活!在這些日子中我感到人的限制,而且必須要相信神的主權,這是建基在祂對人的犧牲的愛之上,祂沒有留下一樣好處不給我們這些罪人,祂是絕對值得我們信靠的主。
    
        我相信人生的經歷愈多,愈容易明白人的困苦,原來困苦也有正面的義意,聖經中更說是短暫的「那賜諸般恩典的神曾在基督裡召你們,得享他永遠的榮耀,等你們暫受苦難之後,必要親自成全你們,堅固你們,賜力量給你們。」(彼前五10)。是的,祂的恩典夠我用,因以馬內利的主與我們同在。當生命不在我們計劃當中,最能安慰我們的,就是主的恩典、主的同在及看顧,這讓我想起詩歌「誰曾應許」,詩歌中提及主曾應許一生不撇下我、陪我走過窄路、天天看顧我、晝夜眷佑連頭髮也數過、是我的避難所、盾牌及隨時幫助,靠著主恩典,定睛在主的身上,倚靠主過每天生活!在約翰福音十四章至十六章提及,主已留下平安給我們,在世上我們有苦難,但放心主已勝過世界及死亡,祂是掌管萬有的主,我要單單信靠祂。主啊!願祢來陶造我,使我成完備,毫無缺欠,奉主名求,阿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