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1月2日 星期四

反思作銳意門徒


  透過曾牧師的講解,讓我不斷思考作銳意門徒的意義,這是不容忽視,更要持續遵守。門徒生活需要關注的是神看重什麼,包括:1.神國度的統治;2.神國度的生活及3.神國度的價值。在神國度生活中:「你們要思念上面的事、不要思念地上的事。」(西三2)這是一個決定性的選擇和對主的愛與順服。我們不能「愛上帝,又愛世界」(約十四21),這關乎自己是否全心全意地擁抱神的國度。使徒約翰果斷地勸告:「不要愛世界,和世界上的事。人若愛世界,愛父的心就不在他裡面。因為凡世界的事,就像肉體的情慾,眼目的情慾,並今生的驕傲,都不是從父來的,乃是從世界來的。」(約壹二15-16)我想銳意門徒涉及放下自己的生活,並跟隨耶穌是主,重點在於回到聖經裏。銳意門徒不僅是極端的門徒,更要緊是扎根在神的話上,建立內在生命,似耶穌的聖潔與謙卑的生命是重要的。

  關於聖潔與謙卑,身為門徒要靈巧像蛇,馴良像鴿子,門徒必須繼續在聖潔的生活上長進,不妥協。聖潔不只是外在的,更是一種內在的旅程,心意更新而變化,這指向謙卑和聖潔。「所以你們要完全,像天父完全一樣,以基督的心為心。」(太五48;腓二5-8)注意耶穌的方式是謙卑,而世界的方式是驕傲。作為門徒要在驕傲與謙卑的主題中沉思,並思考自己的內在生命,如何可以顯得合乎中道,在事奉中如何彰顯主耶穌那種僕人領袖的生命樣式與主同行(可十45)。我想這就是對主忠誠的服事。感恩的是主是滿有恩典,如果我們失敗了,我們需要悔改,振作起來,重新奉獻自己給神,在祂的恩典、聖潔和謙卑中繼續前行。

  要正確地思考及瞄準,就必須學會問正確的問題,以免浪費時間。問正確的問題有助我們全面地思考。值得思考的問題:為什麼銳意門徒如此重要?若我們的成長過程中沒有深度和增長是可悲的,然而沒有深度增長是危險的。現今教會的危機至少有三個標誌。首先,許多領導者都很忙,疲勞和耗盡,甚至失去了他們的道德指南針,不能與神同行,更甚的是被魔鬼牽著手。第二個關鍵的標誌是面對家庭的困難,如:婚姻的破裂、兒童叛逆,因而離開上帝,甚至去追求偶像。第三個關鍵的標誌是教會分裂、異端入侵,教會在分歧中四分五裂,懷疑比比皆是。若然門徒沒有深度,教會最終會自我毀滅,因此我們迫切需要上帝的復興、淨化和醒覺。


  教會的復興就是門徒的內在生命成長,建立深度才能確保復興可以持續,若沒有可持續發展的復興是短視。因此,讓門徒能倍增,代代相傳是重要的,因這不是加法,是乘法呢!門徒生命屬靈的成熟和倍增是教會的使命!我想要培訓出有內在深度生命的門徒,才能辨識出各式各樣的危機,並且靠著主恩去勝過一切,深信主必照管。我想起自己踏上事奉之路,家庭中接二連三發生了許多的事情,使我透不過氣,甚至有時陷入低谷之中。感謝主,我在神話中得著主的安慰和力量,在恩典中看見主的帶領/同行,以致能繼續前行。我又看見教會中的領袖們,每當遇上大大小小的艱難,同樣靠著主恩度過困境;相反的,沒有建立出內在有深度生命的門徒,便容易不堪一擊,只懂埋怨,甚至離開神,實在可惜!

註:參考 Radical Discipleship: Five Defining Questions by Edmund Chan

2017年7月7日 星期五

活出有愛的生命


  聖經中最重要的教導是「愛」,愛神愛人是一生的學習。自蒙召起,我便立志要天天背起十字架來跟隨主。這讓我想起背十字架的三個層面:第一、在初信主時為自己的不完美,而把自己的舊我釘在十字架上;第二、信主一段時間後要追求更像主的品格,甘願學效主而背上十字架,被主陶造如學習忍耐;第三、在俗世的生活中,學習要背上別人的十字架,這包括不是因自己之過失,可能是因著別人的過失而背上的十字架,這是最艱難的功課,然而這也是主成為我們的榜樣,為我們這些罪人而釘上十架,當我想到這裏時,我更俱體地認識到如何愛神愛人。

  閱讀盧雲著的《活出有愛的生命》,作者引導我不斷思索生命,深入反省人生,學習積極思考,回應呼召、跟隨基督,作主門徒。在第一部分:「我是誰?」帶出「你是蒙神所愛」。第二部分:「我可以做什麼?」帶出「成為蒙神所愛的」。最後透過四個重要的經歷:一、蒙揀選──蒙神在永恆中垂注、並視為獨特、親密和珍貴的人(頁16);二、受祝福──來自感激、鼓勵、親情和愛心(頁36);三、經破碎─蒙愛者的痛苦經歷可以是他們所渴望的深入聯繫的管道,重要的是讓祝福在破碎中安撫我們,破碎逐漸成為管道(頁47)及四、要給予──生命的最終意義是為別人而活,最大的滿足在於將自己貢獻給別人(頁51),因而「活出蒙神所愛的生命」。當我們盡量給予時便成為美麗的人(頁52)。

  文中亦給我有很多的亮光、啟發及指引。讓我學習對人的感敏度、靠主有轉化能力、將自己化為愛;學習祝福、給予肯定──肯定一個人是蒙神所愛的,這超越仰慕和指責、美德和敗壞、善行和作惡的分別。祝福觸及另一個人原有的良善,使他或她蒙神所愛的身份發揮作用(頁27);還有被揀選是不夠的,我們還要不間斷地接受祝福,讓我們歷久常新地聽到我們是屬於滿有愛的神,祂不讓我們孤單,反而時刻提醒我們,祂在我們生命中的每一步帶領我們(頁29)。年紀愈大就愈明白我們為別人做的事可以很少,也可以很多。是的,我們蒙揀選、受祝福、也經破碎,為了可以給予(頁50)。活出屬靈的生命就是活出一個合一而實在的生命。黑暗的勢力是帶來分裂、阻隔的、相對抗的力量;光明的能力帶來合一。屬靈的生命能把所有事情徹底改變(頁70~71)。主阿!願祢的靈常在我們心中,幫助我們能更像祢,能敏感人的需要,成為別人的祝福,活出美麗有愛的生命。 

2017年6月29日 星期四

《與祢同行-默想十架苦路》

盧雲著張小鳴譯香港:基道,1992

  
  閱讀《與祢同行-默想十架苦路》,作者透過默想主耶穌的受苦和復活,感受到主的愛並進入神的臨在,以及與世界每一個角落的兄弟姊妹同在,祂擁抱著我們每一個,渴想我們能像祂與天父合而為一(約十七21)。作者深深領會主耶穌不單和世界古今每一個受苦的人受苦,且邀請我們和祂的生命一同結連。此書的寫作背景,是因著他遇上車禍,在醫院中住了三個半星期,留院期間他根據戴薇修女繪畫的拜苦路畫像,以圖像默想的方式進行靈修,由於作者熟識聖經,在靈修中結合了福音書中耶穌的受難和復活的情景,每當他默想這些畫作時,畫中人類苦痛之情,與耶穌受難的情節相聯結,甚至與盧雲生命中的經驗產生對話、聯合。在默想中盧雲從他們的苦楚,進入自己個人生命中的苦楚、憂傷之中,當他思想主耶穌在世所行過的十架苦路,使他不斷地深入反思,而產生新的體會、領悟,從而生命得著更新與盼望。

全書自引言到結束禱文共十七章,每一章一幅拜苦路的畫作起點想每幅畫作、背景、人物的神情、意境,進而連結到耶穌及他受難、復活的情節,而得著深入的反思,使作者有新的領會包括:首章的我與耶穌同行及以十五章來想十架苦路最後以禱文結束。現嘗試分享其中兩章的體會如下

首章我與耶穌同行——盧雲把圖畫中一隻穿著破爛涼鞋,沾滿塵沙的腳。與耶穌的腳聯結。默想耶穌也是如此陪伴著需要的人行走。塵沙,令他想到謙卑(Humility)出自一個拉丁字 humus,其意思為地土。這使他從舉目望天,轉而注視大地,及在土地上長途跋涉疲憊的男女,並與之同行。同行中,沾滿塵沙的腳,耶穌跪下,雙手托住這腳,將它洗淨。作者聯想到耶穌為門徒洗腳,盧雲也這樣為弟兄姐妹洗腳。這使作者發現,正是他們的同行,自己才能完成路程。我想在生命中與受苦者陪伴同行,是極為重要的。

  第五站:西門替耶穌背十字架——透過默兩個男人共同背負一籮石頭,一起建立家園,雖然貧窮能彼此相愛一起分擔。共負重軛令盧雲想到替耶穌一起背負十字架的西門。因為耶穌開始支持不住了所以要一個陌生人幫助祂完成使命。在這章中作者發現尋求外援時,產生一個新的群體,而這群體甚至展現強列的信念及充滿盼望。在接受幫助、引導、憐愛的同時,也讓他人發現自己的恩賜,一個新生命就此誕生。

  盼我們也可以像作者一般,將靈修生活連結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透過生命的省察,能得到新發現和啟發,從中得著新的體悟,行主所教導的,相信這就是作主門徒的真義,讓我們能透過此書每天學習跟隨主,與主同行

反省/討論問題:
1. 請俱體分享你閱讀此書中,給你最深刻或得著的體會。
2. 請俱體分享你在生活中看見受苦者,如何陪伴他們,與他們同行呢?若沒有的話,有甚麼難阻呢?
3. 試分享盧雲以圖像默想,並結合了聖經來靈修,對你來說有甚麼幫助或困難呢?
4. 看完這書後,你對受苦有甚麼新的體會呢?

2017年6月2日 星期五

XX小屋」的啟示


看了電影「XX小屋」,當中有許多發人深省的片段,神真的奇妙!當人感到憤怒、悲傷、內疚等情緒,會遮掩了看事情的真相,但當選擇「放手」和「原諒」,包括原諒自己,才能得著真「自由」與「釋放」。我曾聽過這樣的一番話:「憤怒是將別人的過錯懲罰在自己身上!」我相信選擇「寬恕」能避免因憤怒而引起不良的情緒,甚至被操控!「寬恕」是止息報復、苦澀所帶來的惡果,更是放過自己,修補家庭裂痕的開始。

 故事中天父對男主角説:「你還未相信我對你有多好!」回想男主角因搶救自己的兒子和女兒後,沒想到自己竟顧此失彼──自己的幼女同時被擄走,甚至被殺,連屍首也找不著!從始他更生活在自責與憤恨中,我感到有點無奈,人真的有限!但神卻用心良苦,他在小屋中遇見神,得著神為他療傷,一步一步解開了多年來心靈深處的創傷。

 在人生的際遇中,究竟我們是「被害者」還是「施害者」。男主角與智者的一段話,智者讓男主角從自己的孩子中作選擇,該選上那一個上天堂和那一個下地獄?這兩難之間,真的難作判斷!最後他說:「每個孩子都獨一無二,我喜歡每一個,寧可自己代替他們去死!」這就是真「愛」。這種愛也是神對我們世人那種不離不棄的愛。今天你能相信這位創天造地的神,對我們有多好嗎?

    無論你在任何的景況中,祂願意和你一同面對,指引你的前路。你願意接受祂對你的愛、對你的關心嗎?讓祂帶領你生命,作你的保護者、引導者、拯救者,接受祂所賜下的福氣和祂所賜下的平安嗎?主耶穌祂是我們最偉大的醫生,祂願意幫助我們,因祂愛我們。「凡勞苦擔重擔的人可以到我這裡來,我就使你們得安息。」(太十一28)。「你要認識神,就得平安,福氣也必臨到你。」(伯廿二21)「我來了,是要叫人得生命,並且得的更豐盛。」(約十10)。

2017年4月21日 星期五


愛與接納

 

    有美國孔子之稱的思想家和文學家愛默生說:「家庭是父親的王國,母親的世界,兒童的樂園。」家庭似乎能滿足了各人所需,人從家庭裏獲得溫暖、安全、信任、愛、尊重和自尊。又有一位詩人歌德說:「家庭和睦是人生最快樂的事。」我想,家庭和睦來自一份愛與接納。

 

  記得一次自己忘記了做功課,內心感到既擔心,又不安!一方面怪責自己為何會這樣失魂!另一方面更害怕被老師責罵。當我坦誠地分享,自己要處理許多家庭和工作中的突發事時,怎料老師和同學們反倒安慰我,明白我的處境!他們對我的體諒、接納,令我感到被關愛,內心立時得著平安,我想起西三15「又要叫基督的平安在你們心裏作主,你們也為此蒙召,歸為一體,且要存感謝的心。」

     

    當我翻開聖經仔細思想這段經文,我看到西三12~14:「所以你們既是上帝的選民,聖潔蒙愛的人,就要存憐憫、恩慈、謙虛、溫柔、忍耐的心。倘若這人與那人有嫌隙,總要彼此包容,彼此饒恕;主怎樣饒恕了你們,你們也要怎樣饒恕人。在這一切之外,要存著愛心,愛心就是聯絡全德的。」這讓我學習到三個功課:

一、  健康態度──存恩慈憐憫謙虛溫柔忍耐V.12「所以你們既是上帝的選民,聖潔蒙愛的人,就要存憐憫、恩慈、謙虛、溫柔、忍耐的心。」「存」的意思是指「穿上」,是一個命令句。

 

二、  一份接納──要包容學饒恕V.13「倘若這人與那人有嫌隙,總要彼此包容,彼此饒恕;主怎樣饒恕了你們,你們也要怎樣饒恕人。」包容、饒恕是生命中的一種學習,能夠包容、饒恕別人,其實最大得益是自己!學習包容、饒恕,就是讓愛得到釋放,獲得真正的自由。假若有人與別人有嫌隙,願意我們學習彼此包容,彼此饒恕;讓基督的平安作主(V.15),這種平安就是人與人之間彼此相處上的平安。另一方面讓基督的平安「在你們心裏作主,」這平安是指內心在神面前的平安。「作主」是指「管理、指揮(呂)」。積極推動平安,不單只要除掉怨恨,更加要使基督的平安活在我們當中,因此要用愛心去重新建立關係。

 

三、  完全的愛── 用愛心去重新建立關係V.14「在這一切之外,要存著愛心,愛心就是聯絡全德的。」愛是甚麼呢?愛是可以包容一個人的所有。用愛重新建立關係──愛是常存憐憫、恩慈、謙虛、溫柔、忍耐的心。(參林前十三4~8) 在主耶穌基督的身上,我看到祂對我們的關愛。剛過了受苦節,讓我們再一次思想主耶穌降生的目的,告訴我們主耶穌的愛,祂愛我們到一個地步──為愛我們而走上受苦之路,犧牲自己,用自己的生命,在十字架上所流出的寶血去洗淨我們的罪,藉著基督的犧牲清除因罪而來的恩仇(西一20),然後生命才能有平安(腓四7),這份內在的平安不會被世上的紛擾所影響。(約十四27,十六33)。

 

2017年3月15日 星期三


潔心候主

 

   這一季的週五讀經晨祈禱會主要是看帖撒羅尼前後書,我被保羅稱讚帖撒羅尼迦信徒的說話所吸引──因信心所做的工夫、因愛心所受的勞苦、因盼望我主耶穌基督所存的忍耐(帖前一2~3);在大難中有喜樂、效法主基督、效法保羅、甚至作眾人的榜樣、離棄偶像歸向神等等(帖前一6~10)。帖撒羅尼迦是保羅所愛的教會,保羅和同工,是因為他們的信心和愛心「滿有喜樂」(新譯;參一3),更認定一切美好的事物皆從神而來,為此而感謝神。在帖前三10:「他們晝夜切切的祈求,要見你們的面,補滿你們信心的不足。」保羅早、晚為他們禱告(當代的猶太人和基督徒都有一日三次定時祈禱的習慣(參詩五十五17;徒三1,十30),保羅為他們祈求……補滿你們信心的不足。這裏提到他們信心上的不足,這表示保羅想及的是他們的基督徒生命和經歷中一些明確的「缺陷」(思高):保羅先是稱讚,後勸勉有關信徒生活操守的問題。

 

   從下文看來,他們信心上的缺陷主要是涉及聖潔(帖前四3~8)、弟兄相愛(帖前四9~12)以及巳死信徒與主再來之關係(帖前四13~18)等問題。因此有帖前三11~13的一段禱文:「……願彼此相愛的心,並愛眾人的心,都能增長、充足。當主耶穌再來時,心裏堅固,成為聖潔,無可指責備」。聖潔生命成為我們等候主再來的人生活的一個指標,既是這樣,我們在等候主再來應有甚麼行動呢?從保羅和帖撒羅尼迦城的信徒生活中,學習建立深交的方法有以下五點:

 

1.                  禱告守望──保羅的信念是神活躍地在人的事上施行統治,沒有祂的幫助,事情便不能成功,恆切的禱告守望,互相傳送神的祝福。

2.                  學習忍耐──願主引導我們的心進入神的愛及基督的堅忍裏去(帖後三5)。引導:修直、舖平。求神除去一切攔阻,給我們通達的道路直到主那裏去。

3.                  愛心增長──求主把極大的愛心賜給我們,使我們在靈性上長進及不斷擴張我們的眼光,有屬天的洞察力。

4.                  討神喜悅──在保羅的觀念中,信徒應是藉著聖靈的能力「滿有」盼望(羅十五13新譯);滿有感謝的心(西二7新譯);多行各樣的善事(林後九8b),在討神喜悅的生活和弟兄姊妹相愛的事上要更加努力。(帖前四110、現中)

5.                  追求聖潔──包括彼此相愛的心及愛眾人的心,這樣才可以有效地領人歸向主耶穌基督。帖撤羅尼迦的人信主不久,且一向在異教的道德標準下過生活,故此特別需要主使他們「心志堅定」(現中),才能抗衡舊日的思想和行為的引誘。不論我們信主的子如何,求主幫助我們、堅立我們,能脫離「舊我」,使我們在聖潔中無可指摘,學習過完全聖潔的生活。

2017年3月11日 星期六


家庭生活

 

猶太人對家庭生活十分重視。猶太經典他勒目常警愓著人應維持家庭的純潔和穩定 [1]。我想,在家庭裏無論發生任何問題,盡可能避免因衝動情緒而破壞了大家的感情,無論誰是誰非,大家都要控制自己的情緒,免得因失控而做成無法估計的困局。婚姻生活是需要用心經營的,夫婦相處之道須不斷重新學習,他勒目教導人要愛自己的妻子如同自己,尊重她多於自己 [2]。猶太哲學家寶生以撒(Issac of Posen)寫了良善的心(The Good Heart),是有關妻子所要遵行的十誡 [3],如下:

(1)       當你丈夫發怒時要小心──不要喜樂也不要惱怒──只要微微的笑,溫溫柔柔的説話。

(2)        不要讓他等候膳食,飢餓是憤怒之父。

(3)        在他睡著時不要喚醒他。

(4)        小心他的金錢,不要向他隱瞞有關金錢的事。

(5)        要保守他的秘密,即是他在自誇時,也應該為他保守秘密。

(6)        不要喜愛他的仇敵或憎恨他的朋友。

(7)        不要跟他的意見作對,或表示妳的意見是好過他的。

(8)        不要冀求他做些不可能的事。

(9)        如果妳留心他的請求,他將會成為妳的意見的奴隸。

(10)    不要說有損他自尊的話;如果妳像皇帝般待他,他會像皇后般待妳。

    若能以以上的十誡為原則,我相信夫婦婚姻關係必能得到良好的建立,夫婦只有在互相尊重及以愛相待的原則下才能活能更好。

關於管教子女之道,猶太人認為是父母的責任,因少了管教就影響自制能力,他們用鞭撻的目的,是讓他知道父母的身份,避免被兒女控制著,身教是十分重要的。養育兒女要有忍耐和了解孩童的心;這是大部份猶太法典所忠告父母的。曾有一位猶太教師警告說:「在家庭中父母經常爭吵,必不能產生良好的兒女 [4]。」如何培育女兒,是否從小用律法書殷勤地教導是重要的,聖經說:「教養孩童,使他走當行的道,就是到老他也不偏離。」(箴廿二6)。孩童的教育開始,必定來自父母(箴一8)。因為兒女受到父母的教導,他們必定尊敬父母(參出二十12;申五16;箴十五20)。猶太人認為特別是母親,在教導兒女上要負上重要的責任(參撒上一22~28;箴卅一28),即使到了青年階段也是一樣(參箴卅一 1~9[5]。我想,父母能從小與子女溝通(教導)── 彼此之間從小就能建立良好的父母與子女的關係,從而滲透了正確的道德和宗教教育、生活技能的指導等,這都是重要的,以致子女能健康地不斷成長。

 



[1] 黃天相:《處世之道──猶太人的生活智慧》香港:伯神,2009,頁14
[2] 黃天相:op.cit.,頁15
[3] 茹季坤編譯:《猶太人》。香港:聖公會,1988,頁43~44
[4] 茹季坤編譯:op.cit.,,頁45
[5] 黃天相:op.cit.,頁16

禱告與試探

 

一天早上有一位姊妹問我:「禱告求主是否必得應允!」是的我相信真誠地禱告祈求,主必憐憫!透過禱告,我們能與父神更親近,體會祂的深恩,得著力量,迎接挑戰,與主同行。然而我們要小心在禱告時不經意地陷入試探之中!

 

你曾否心目中定下一個目標,便求主按著自己的目標而行,以此證明祂對你的愛和祂的存在呢?這讓我想起耶穌回應撒但說:「不可試探主你的神」。我相信主希望我們是憑「信心」,而不是憑「奇蹟」去過生活。在生活中你有否如此的祈求,有意無意間想試探神,甚至操縱神,向神要求神蹟。簡單來說,若我們在自己所揀選的生活模式上冒險,還盼望神搭救,這就是試探主。

 

太四1~11中魔鬼第一個試探是看準了主耶穌經過四十晝夜禁食後肉身的飢餓,便趁機會慫恿主耶穌運用祂的特權,將石頭變食物來滿足肉身的需要,似乎這是合情合理的事。當失敗後魔鬼更厲害,振振有辭地引用聖經,誘使主耶穌去強迫神去行神蹟。事敗後的魔鬼索性單刀直入地以世界的榮華為餌,引誘主耶穌俯伏拜牠。然而我們從主回答撒但的方法可以看出,主以聖經的話作最高的權威,祂認識聖經的整全性及一致性,以致不被撒但所誘惑。今日我們對神的話的熟悉程度如何呢?以致當我們面對試探時可以神的話作為寶劍,與魔鬼對抗(弗六17)。

 

「試探」原意為考驗;然而撒但想藉著試探,去攻擊人,引誘人離開神,偏離正路。耶穌在開始傳道前,先站在人的位置上,接受考驗,正因為祂經歷了試探,所以祂能體恤人的軟弱(來四25)。另外主耶穌開始傳道前的預備:雖然祂是神的兒子,但祂仍給我們作了榜樣受洗,有聖靈臨在,確認身分,得著能力,然後才接受試探,通過考驗。

 

耶穌在曠野接受撒但的試探,完成預備時期最後的測驗。馬太列出了試探的三個特性,這些特性常常連同真正的需要和可能的猜疑而來,產生不正當的慾望。耶穌成為我們的榜樣,讓我們知道全面地認識聖經的重要,免得我們因為對聖經片面的了解,而曲解了神的話。還有十多天這便踏入新的一年,願意大家能建立一個恆上的讀經、學習禱告尋求神的心,更求主幫助我們每天能更深地認識主、更虔誠地敬愛主,能緊緊地跟隨主每一日。